12.08.2011

本網站為何用羅馬字寫台語?



首先,我有一個信念。我相信每一種語言,只要有人使用它,並且有人願意用它來書寫,它都有成為文學語言的權力。語言是平等的。畢竟,文學家有權力使用自己覺得最適於表達情感,自覺最精確、最親近的語言來寫作。所以……,如果您覺得,只有用「國語」,用華語才能寫文學,或覺得用台灣閩南語、台灣客家語、用原住民族語寫作是不倫不類的話,那我們基於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相互尊重原則,請您別觀看這篇文章,也請您自動忽略這個網站中與閩南語相關的文章。謝謝。


關鍵字:台語羅馬字、白話字(POJPeh-oe-jiPe̍h-oē-jī)、台語文字、台語寫作

要憑本能對一件自己完全不瞭解的事情批評是很簡單的,但如果要思考一件事情,比如說,思考如何以台語寫作,就會遇到一些問題。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要用什麼文字來寫。有一種很主流的意見,就是只有漢字,才配稱得上文字;而羅馬字,是外來的、是洋人的玩意兒,用它來表達台語,是不恰當的。對我們來說,漢字的確是最易於理解、最直接的文字。當我們讀到漢字時,很本能地,在我們的腦中就會浮現字音與字義。
有人說,閩南語的每一個字,都有他原本的古字,我們為什麼又要使用外來的羅馬字呢?
也許,在考據上,這些說法是對的。但在寫作的實踐上、或在閱讀上,在一篇文章中,完全使用漢字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。而常常,批評羅馬字(不管台羅、教羅或通用)的人,或說每個閩南語的聲音都有古字的人,他們,往往是對閩南語文學毫不關心的人,也沒讀過閩南語的文章。我剛剛說的,批評是很簡單的。
在寫作上,我們必須要考慮其統一性、考慮到電腦的支援問題,以及寫作時輸入的方便性。我舉個例子,就是閩南語的「遊玩」,唸作tshit-thô,它的漢字有「��[辶日]迌」、「捒陶」、「佚陶」等等等等的。如果要寫作者在寫作前想半天哪個字才是「正確的」,那也實在是太痛苦了。又常用的日月遊走那個漢字,在許許多多的電腦上也無法顯示,甚至大家用的新細明體也沒這個字,為了看這個字還得另外地安裝字型,說真的,並不是那麼的方便。
但如果使用「佚陶」,我想,大多的讀者大概沒辦法很直覺地知道他是「��[辶日]迌」。更別說外來語,諸如「摩托車」oo-too-bai這種字眼,要為了這些外來詞再造新字,實在大麻煩也。
反觀羅馬字,只要你知道ts唸成注音的ㄗ,h表送氣成為ㄘ;th唸作ㄊ。別去管他的調號,一個有良好閩南語能力的讀者,應該可以馬上知道它的聲音,然後推知它的意思。再經由閱讀量的累積,到後來看到字型,馬上能理解其聲音與意義。不管是中文的表義文字,或英文等等等的表音文字,只要是文字,都應該能夠經由閱讀,然後直接明白其意義。而不是閱讀→聲音→意義(這是音標)。
這並非不可能,早期的閩南語人基督徒 ,他們有些是漢字的文盲,卻能藉由羅馬字,最後流利地閱讀聖經。而我自己(雖然不是基督徒),閱讀閩南語的聖經、閱讀早期的羅馬字文獻,其實也沒遇到什麼太大的困難。這使得我相信,羅馬字是絕對可以當作文字來使用的。
在這裡,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:即使這種羅馬字,它有良好的表達功能,但,因為它最初是設計給漢字文盲使用,所以今天的我們就應該唾棄它嗎?認為它是沒水準的嗎?
接著,我想很粗略地提一下羅馬字的系統。
有些人反對羅馬字拿t來表達注音中的ㄉ,拿th來表達ㄊ;拿p來表達ㄅ,拿ph來表達ㄆ等等等等的。這裡我先聲明,我不是學語言學的,所以,如果我有說錯的地方,歡迎回覆予我,我會很樂意進行對話的。
對很多人來說,他們看到th這個音,本能地,只能唸成/θ//ð/。我想,這是因為某種奇怪的觀念作祟,這種觀念在台灣很普遍,那就是拉丁字母=英文字。其實英文把th定義成/θ//ð/,不代表所有的語言的th,就不能表示其它的音。
在閩南語裡面,有一組清音與濁音的對立。閩南語羅馬字把bg拿來表示這組濁音。所以「無」,標示作,「婆」作,「抱」作 phō:而「五」作gōo,「古」作kóo,「苦」作khóo
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,例如骨董級的「科旗化新英文文法」,常以「有聲子音」來稱濁音。所以,在英文中,其實bg,它也是個濁音。在我自己的聽覺中,b與華語的「逼」是差很多的,但這個音,也不同於閩南語的「味」這個字,它多了一個嘴脣的「爆破音」。但不管如何,在國際音標中,閩南語的b與英文的b,都以/b/來標示。
而華語的ㄅ呢?在國際音標中,這個音標作/p/;ㄆ標作/ph/這與羅馬字是類似的。
但在我們小時候,我們的英文老師是這樣教我們的,說b唸ㄅ、p唸ㄆ,以至於我們都忽略了清濁音對立的存在。也因為我們總把p唸作送氣的ㄆ,使得我們的英文聽起來,總是非常的「重」。因為對老美來說,送氣音會是個比較重的音,常常只放在單字的開頭音,或重音處。最明顯的例子,我想,沒有人會把speakp唸成ㄆ吧。
而我不打算再說明什麼清濁音了,原因是與閩南語的書寫沒什麼關係。會有這個岔題,只是為了駁斥「羅馬字=英語」的觀點。
最後我想回到正題,為什麼我這個網站的台語文章會有這種多的羅馬字。
主要是,我覺得,如果我想寫一篇台語文章,還得辛辛苦苦地想要用哪個漢字才「正確」,那實在太累了。對文學家而言,選字,只是為了使文字更有力量。但,如果連正確性都必須考量,那這種文字系統是有問題的。所以,只要是要浪費我多餘力量的音,我都以羅馬字表現,除非它有其它的文學性的考量。
而且,在我的預設裡,對閩南語文學的期待、對閩南語文學有興趣的人,他應該要會羅馬字才對。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您,對閩南語文學有興趣,我希望您能瞭解羅馬字,真的,並不會花費您太多的時間。若有正確的方法,且您會說閩南語,至多三兩天,就能學會它了。
若您想學閩南語,我想,羅馬字也是最好的音標系統。它能標出閩南語的每一個音素,使您在學習的時候掌握到正確發音的每一個細節。
若能以羅馬字,配上大多數人覺得沒太大問題的漢字、簡單的漢字,閩南語的書寫及閱讀就會變得可行。例如「你要做什麼」,我們可以用大多數人看得懂的漢字表達為「你欲創啥物」,這是比那些反對羅馬字,卻寫成「哩妹從蝦咪」的文字好太多了。想學閩南語的人也是,切忌用「哩妹從蝦咪」這種文字系統學習。
但這個例句中,「啥物」可能比較難讓他想到「什麼」。就可以用siánn-mi̍h來取代「啥物」。總之就是別用讀者可能看不懂的漢字。使用羅馬字,不用怪字,這也是尊重讀者的行為。
而,這個網站,歡迎以閩南語回應。但,請注意,別用我看不懂的漢字,也別用「哩妹從蝦咪」這種火星文,這是對我的尊重,也是對閩南語文字的尊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